由於 古代世界七大奇景 中只剩下一個位於埃及的吉薩大金字塔 (Great Pyramid of Giza),於是一位瑞士商人 Bernard Weber 創立新七大奇景協會 (New 7 Wonders Foundation),並在 1999 年展開全球投票活動。 經過數輪投票及評審,終於在 2007 年 7 月 7 日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正式宣佈《世界新七大奇景》。
中國萬里長城是《世界新七大奇景》中歷史最悠久、修建時間最長的歷史建築。 興建始於春秋戰國時代 (770 B.C. — 221 B.C.),當時是為了抵禦外族的搶掠、入侵;到了唐朝的唐太宗,因北方的突厥被平定,修建長城因此而停止了三百年,直到明朝才再度大規模繼續擴建長城。 長城跨越河北、吉林、遼寧、北京、天津、山西、陝西、寧夏、甘肅等 15 個省市自治區;東起河北省的山海關,西至甘肅省的嘉峪關,全長約六千多公里,現存的長城遺蹟主要是建於 14 世紀的明朝。
相信不少人已遊覽過萬里長城,尤其是最早開放旅遊的景點「八達嶺」;隨後「慕田峪」( mutianyugreatwall.com ) 也發展成旅遊景點,並加設登山纜車,讓遊客不費氣考便可俯瞰連錦不斷的長城;而「金山嶺」對香港人來說可能較陌生,但不少國內遊客在此徒步遊覽長城,因為此段沒有太艱辛的高低起伏。
佩特拉古城位於約旦的首都安曼 (Amman) 以南 250 公里,藏身在阿拉伯谷東側的峽谷內,傳說摩西出埃及後「點石出水」的地方。 建築時間不太確定,很可能是在公元前三世紀,全城幾乎在周圍懸崖絕壁的岩石上雕刻而成,被認為是當時阿拉伯納巴特王國 (Arab Nabataeans) 的首都。 由於古城外圍的岩石呈赤褐色,因此又被冠上另一名字 Rose City。
現時古城內仍有三百多名居民,部分住在洞窟內,還有羅馬式露天劇場、寺院、浴室、墓窟等。 1985 年 12 月 6 日正式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。 前往古城可先參考相關網頁,例如 visitpetra.jo 或者 international.visitjordan.com 等等。 2005 年 5 月,秘魯的馬丘比丘 (Machu Picchu) 成為了佩特拉古城的姐妹城市。
羅馬鬥獸場是古羅馬時期最大的卵形角鬥場,由弗拉維王朝 (Flavian Dynasty) 的第一位皇帝 Vespasian 於 70 - 72 年下令修建,並由其兒子 Titus 在位期間 82 年完成,估計可容納五萬至八萬名觀眾。 建成初期主要是角鬥士競技及狩獵表演場所,六世紀末改造為墓地,拱廊下的空間部分改為住家及工作室用作出租。 經歷過 442 年及 508 年兩次大地震,令鬥獸場結構造成嚴重損壞。 1749 年宣佈成為聖地,並加以維護,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生前每年都會在此舉行紀念殉難烈士儀式。
去羅馬旅行必定會到此一遊 ( thecolosseum.org ),因為交通非常方便,有地鐵直達 Colosseo 站,無論影日景或夜景都可以隨心所欲。
奇琴伊察是一個龐大的考古遺址,位於墨西哥的猶加敦半島北部猶加敦州 (Yucatan),由瑪雅文明 (Maya Civilization) 所建造,興建時間估計是九至十二世紀,正是奇琴伊察成為瑪雅主要城市的時期。 1221 年的起義和內戰,不少建築被燒毀,加上猶加敦統治中心的遷移,令奇琴伊察逐漸衰落。
奇琴伊察最標誌的建築物是卡斯蒂略金字塔 (El Castillo),又稱為羽蛇神廟 (Temple of Kukulcan)。 金字塔呈正方形,四邊均有階梯 91 級,直至頂端廟宇的石級,四邊加上底座總共有 365 級,剛好是一年的日數;整個遺址還有其他建築,例如武士神廟、七個中美洲蹴球 (Mesoamerican ballgame) 球場、修女院、橢圓形天文台等。 瀏覽政府網頁 inah.gob.mx/.../chichen-itza (只有西班牙語) 會顯示更多圖片及資料。
馬丘比丘位於秘魯南部的秘魯東部山脈、興建在海拔 2,430 米的山脊上,俯瞰著烏魯班巴河 (Urubamba River) 的河谷。 考古學家認為是印加皇帝帕查庫蒂 (Pachacuti) 大概在 1450 年建造的,可惜約一百年後被荒廢,因而常被稱為「印加失落之城 (Lost City of the Incas)」。
1913 年,美國國家地理雜誌 (National Geographic) 用了整個 4 月刊來介紹馬丘比丘,結果令這個遺址受到廣泛關注。 2005 年 5 月,約旦的佩特拉城 (Petra) 成為了馬丘比丘的姐妹城市。 想欣賞其獨特的地理和地質特點,可瀏覽官方網頁 machupicchu.gob.pe。
泰姬陵位於印度北部、新德里東南面 200 公里的阿格拉 (Agra),整個建築群 (包括大門入口、庭院和清真寺等) 佔地約 17 公頃。 泰姬陵是莫臥兒 (Mughal) 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賈汗 (Shah Jahan) 為了紀念他的第二任妻子姬蔓芭奴 (Mumtaz Mahal) 而興建的陵墓,建築期約在1632 – 1653 年,動用了兩萬位工匠及藝術家、耗資約三千二百萬印度盧布 (相當於 2015 年的 827 百萬美元) 建成。
泰姬陵焦點是一座由白色大理石建造的主殿,方形基座同樣是由白色大理石築成,主殿四面建有帶巨大拱門的敞廳,設計是結合了印度建築和波斯建築風格;主廳內放有兩個石棺,但真正墓室其實是在主廳的下方。 想更了解泰姬陵的歷史和建築構造,可瀏覽官方網頁 tajmahal.gov.in。
基督像位於巴西里約熱內盧 Tijuca Forest National Park 的科科瓦多山 (Corcovado Mountain) 山頂,8 米高的底座上站立著身高 30 米的基督像,是里約熱內盧的地標。 基督像由法國雕刻家保羅蘭多斯基 (Paul Landowski) 設計、巴西工程師海托達席爾瓦科斯卡 (Heitor da Silva Costa) 於 1922 年開始建造,最後在 1931 年 10 月完成。
遊客可乘坐覽車上山,或從雅丁波卡尼科區 (Jardim Botânico) 帕奎公園 (Parque Lage) 的 2.5km 行山徑徒步上山。 更多資料可參考里約熱內盧的旅遊網頁 riotur.rio/.../christtheredeemer。
以上資料參考自:wikipedia.org 及 new7wonders.com。
(更新日期:2023 年 2 月)